二马芽特征: 主根较粗而长,肩头尖,浅纹呈半环状。芦头稍长(适中),芦头较大马牙细,芦碗较大马牙小,马牙芦,侧根分枝多,须根较大马牙少。不定向前伸长,粗而长。主根向上弯曲呈弓形,皮色洁白。形体较大马牙好看,适用做边条红参,颇受欢迎,但根部生育较大马牙缓慢,产量低于大马牙。
人参种植的田间管理
1、搭荫棚 人参喜湿又怕涝,喜散射光畏烈日直射和雨淋。因此,出苗后应立即搭设荫棚。棚架高度视参龄大小而定。1~3年生参苗,搭设前檐高100~110厘米,后檐66~70厘米的荫棚。3年以上的参苗,搭设前檐高130~150厘米,后檐高110~120厘米的荫棚。荫棚每边要立柱,间距为170~200厘米,前后相对,上绑搭架杆,以便挂帘。棚帘一般就地取材,用芦苇、禾秆、谷草等编织而成,宽180厘米左右,厚3厘米,缝隙0.5~1厘米,能透光、漏雨的称简易帘。两层简易帘中间夹一层塑料薄膜的棚帘,只透光,不漏雨,称单透棚。采用简易帘做棚顶的,称双透棚;采用单透棚做棚顶的,称全荫棚。主产区吉林多采用双透棚,既节约原材料,又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目前,在无霜期短的高寒山区,采用拱形棚栽参,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其做法是;参畦为南北定向、前檐朝北、北偏西30°畦向的“东北阳”。畦宽120厘米,高25~30厘米,作业道宽120厘米,前、后柱高均80厘米,弓子长200厘米,苫帘透缝0.1~0.3厘米,宽230厘米。先埋主柱,再将弓子固定在主柱顶上。然后,在弓子上面盖2米宽的塑料薄膜,其中再盖一层蒿秆编织的帘子,缝隙为0.37~0.5厘米。最后,用草绳绑扎固定。弓形棚的优点是棚内温度、光照、湿度、风速等小气候,比全荫棚变化平稳,而且可以人工调节和控制。因而,避免了双透棚或全荫棚因光照过强或过弱给人参生长带来不良的影响。拱形棚栽参生长整齐,发育健壮,病虫害较少,人参支头增大,浆气充足,根系发达。据吉林特产研究所试验,拱形棚比一面坡棚增产30%以上。
2、松土除草 4月上、中旬,芽胞开裂向上生长时,要立即揭去覆盖物,耙松表土,耧平畦面。生育期间要进行5~6次松土除草,第1次于出苗前,松动畦面表土,破除板结,以提高土温,有利出苗;第2次在齐苗后;第3次在开花前;第4次在初果期;第5次于果熟前后进行。对6年生参苗,在将收获前,还须增加1~2次松土除草,以利提高产量。每次松土除草,切勿伤根及芽胞,否则影响产量和质量。
3、摘花蕾 为了减少无谓的养分消耗,于花薹抽出时,要及时摘除全部花蕾,使养分集中供应参根生长,可提高人参产量和质量(留种的植株除外)。
4、培土 位于畦前檐的植株,由于向阳性致使茎叶向畦外生长,易被日晒雨淋,且易引起病害,因此,应将植株推回荫棚内,须在根际进行培土,并压实。
5、追肥 5月上旬齐苗后,结合松土除草于人参吸收根多的部位开沟宽5厘米,以露出吸收根为度,切勿碰到芦头和主根。然后,将液肥均匀地灌入沟内,待渗透后覆土盖好肥液。尤其是对移栽4年后的参苗,能促进根系发育,生长健壮,为增产打下基础。农田栽参地,宜追施混合肥,一般每平方米施腐熟猪粪5千克,豆饼0.25千克,鸡粪0.5千克,过磷酸钙0.1千克以及火土灰5千克。在5月初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沟施。据吉林特产研究所试验,于花蕾期、开花期、结果期及立秋前,于人参叶面喷施2%过磷酸钙液肥(即根外追肥),可使参根增产63%。
6、土壤水分管理 人参喜湿润,不耐干旱。不同参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均不相同。因此,必须调节好土壤水分。在人参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宜在50%左右。农田栽参可采取人工灌溉,或于参床畦面覆盖厚度约10厘米的阔叶树落叶,时间在5月中、下旬,参苗出齐后,结合松土、追肥进行。
7、防寒越冬 人参耐寒性强,但最怕早春一冻一化而引起的“缓阳冻”。因此,每年在立冬前后上冻前,及时上防寒土,厚约10厘米左右,于翌春土壤化冻至参根下5厘米时,撤除防寒土。也可在参地周围架设防风雪屏障。